我和我的祖国│赵凯:“笔”心
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,杭州市检察院推出“我和我的祖国”专栏。今天推出第七篇,杭州市检察院赵凯撰写的《“笔”心》。
杭州市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科员 赵凯
“笔” 心
到检察院工作以来,“笔”这个字仿佛和我有不解之缘。在反渎局时,我从记笔录学起,最难的是笔录,最擅长的也是笔录,到了办公室,最枯燥的是文稿,最热爱的也是文稿。
如果要我将初入检察这十年做一个小结,笔带给我了历练机会,让我从初出茅庐到初见成长;笔代表着我对党的初心,对检察事业的初心,笔尖点纸,脚踏实地,笔行于纸,有始有终。
曾经,笔写在讯问笔录上,也写下工作对我的磨练。在反渎局时,并不像我初想的那样,代表国家惩治渎职,反而面对形形色色、久攻不破的嫌疑人,在记笔录时总是胆怯而无从下笔。
有一次讯问至今让我记忆深刻。记得,在讯问一起渎职案件犯罪嫌疑人时,我负责在台前做笔录,局长、副局长在边上讯问突破,行贿人对提问闪烁其词,时不时地承认犯罪,讲过了又否认,避重就轻。我在边上迟迟抓不到记录犯罪事实的关键点,一轮讯问下来,我手下的笔录依旧是空白。局长和副局长急切万分,最后我还是退下阵来。
后来,在他们的教导下,我渐渐掌握,笔录不是死板的法律文书,要体现被讯问(询问)人讲述的事实,注重细节,越生动、丰富越可信,笔录也不是“拉火车”“流水账”,在关键点上要体现犯罪主客观事实。
后来,笔又写在A4纸上,也写下我对检察工作的理解。从反渎局转岗到办公室,可以说在进办公室门之前,我从未接触过信息、综合文稿,但进门后却得到了原来桐庐县检察院、杭州市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们的言传身教,带我理解怎样写出一篇文稿、怎样思考一个问题。
还记得,2014年底,我来杭州市检察院办公室挂职,接到的第一个稿子是职务犯罪预防“两长论坛”的经验性信息,基础材料很多,我如数家珍地都整合成了一篇字数超多的信息。那时带我的师父,教我信息材料要学会舍弃,就如人生难处要学会断舍离,抓住最关键的点让读者从信息中直截了当地获取信息点。
再后来,我第一次上架了全市“科技强检”会议主报告,主任们带我一起讨论交流、思想碰撞,最后提纲初定,稿子也就一气呵成。
这时,笔在心头留驻,也写下我的初心。一晃工作将近十年,回头看看,工作走过的路虽不长,但行至难处总有人拉我一把,教导我一些。这些人有已经不在检察系统的老局长,有还在案管工作的副局长,有转隶去纪委的主任,还有仍在给我启发、建议的师父们。我想,正是“师带传承”托起了我的初心,托起了我对检察工作的真诚,托起了身为党员为祖国尽一份力的感恩。
作者与写作背景
赵凯 ,2010年来到检察院工作,走上过熬夜困苦的内审台,写下过味同嚼蜡的"八股文",还是一名检察队伍的小小文艺青年。
一日清晨,走在通往单位西门的望潮路上,见地有落叶,树又长新枝。联想到《道德经》所言“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”,周边事物总在不知觉之际变化,又想到自己工作这几年的经历,有感而码,以此想念那些年转隶和未转隶的朋友。
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许多“老师”
他们不会锦上添花,
但会雪中送炭,
不会甜言蜜语,
但会真心以待。
不断前行的路上,
他们总陪在左右,
为我们指明方向。
他们是父母、是知己、是师父......
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。
明天就是教师节,
感恩人生中的每一位老师,
谢谢您,教师节快乐!
杭检君邀您点击“在看”哟
编辑 | 李锁玉、赵云